皇家永利

【南方日报】专访皇家永利:党委书记李建军: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培育金融应用型人才

【编者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百年对话——广东高校党委书记谈党建引领育新人”全媒体报道,展示广东高校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经验做法。6月27日,【南方日报】刊发专访皇家永利:党委书记李建军的深度报道一一《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培育金融应用型人才》,并在广东省教育厅公众号“广东教育”、南方+“广东教育头条”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发布。全文如下:

 

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培育金融应用型人才

近日,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建设传来捷报——首批物业启动交接,标志着该校区逐步从基础建设转入条件建设,为确保今年秋季顺利开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1950年开办的中国人民银行华南分区行干部学校,发展到金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广东金融学院缘金融而生、为金融而办、偕金融同行、与金融共发展,不断从党的红色金融史和新中国金融发展史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广东金融学院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广东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军表示,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办学特色和优势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成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在具体办学治校中,如何理解这句话?

李建军:我们能够清醒认识到,办好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把党的建设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党委领导班子是关键。学校党委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1+1+9”工作部署,把好方向,管好大局,带好队伍,着力构建广金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

 

南方日报:广东金融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哪些独具特色的红色基因?背后有什么故事?

李建军: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广州解放,1950年10月,广东金融学院的前身——中国人民银行华南分区行银行学校应运而生。在漫长的岁月里,学校先后两次转制、四次迁址、十次更名,栉风沐雨,走过了殊为不易的办学之路。

学校首任校长由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华南分区行行长的方皋同志兼任,他与继任校长黄忠同志均为久经考验的延安干部。他们在创校之初的艰难时期,一手抓广州解放之初的金融稳定,对稳定新中国广东金融和发展华南地区金融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一手抓金融人才培养,充分发扬延安抗大精神,白手起家,辗转办学,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银行干部。所以说,广金的创校史不仅是由央行缔造、具有央行基因,还延续着鲜明的红色血脉和革命传统。这种历史积淀的红色元素和传统,是广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赋予了广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

 

构建“培根铸魂”育人体系

南方日报:学校党委如何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李建军:学校党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了“党建铸魂、思政培根”的育人体系,形成了思想建设与立德树人融合贯通的新格局。

2018年4月,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成了集线上线下教学、虚拟仿真教育项目、党建体验式活动、数据库建设“四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验教学中心暨党建教育活动中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新空间、新形式、新成果和新成效。该活动中心获得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思政课建设、基层党建和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学校党委把建设好“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程的重要抓手,由学校党委书记挂帅,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各方资源。成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负责的教研室,引进27名专任教师、中层党务干部和辅导员参加到师资团队中,紧跟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紧跟形势热点,集体备课、教学相长,取得良好效果,获评为省级一流课程。

 

南方日报:学校毕业生历来在金融行业内享有盛誉,请问学校如何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如何?

李建军:由于长期扎根金融行业办学,广东金融学院的学子在广东省内各银行行长、高层管理人员、金融系统从业者中的占比均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享有“好用、顶用、耐用”的美誉。

回顾新中国金融发展史,金融事业经世惠民,始终要为国民经济服务。学金融,也并非一桩轻松的“美差”,而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学校有全国高校中最为齐全、涵盖10个专业的金融学类专业体系,提供最为全面的金融育人方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办“红色金融路”主题展览,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启蒙探索、发展壮大红色金融的砥砺征程。与中国银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督局共建清廉金融文化基地,将廉洁教育的关口前移,打造清廉金融文化“广东品牌”……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浸润活动,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际、校政和校企协同合作,共同培养金融应用型人才。

 

“顶天立地”服务湾区金融发展

南方日报:社会各界非常关注学校两件大事——清远校区建设和申报硕士授权单位的情况,请您介绍一下。

李建军:建设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是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教育重点任务,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粤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广清一体化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和清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清远校区的建设非常顺利。6月11日已经实现了清远校区南区和北区食堂的交接,按下了接收管理清远校区的启动键,学校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准备工作,确保新校区今年秋季开学正式启用。

近年来,广东金融学院高质量推进内涵式发展,形成了以经管法为主体、以金融学为内核的应用型学科体系,3个学科入选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学校获广东省推荐为硕士授权建设单位,拟推荐增设3个专业硕士授权点,我们有实力、也有信心实现办学层次提升,为湾区金融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南方日报: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特色高校,学校如何立足广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

李建军:说到学校的社会服务,不得不提中国金融论坛——广金·千灯湖金融峰会。作为学校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成果,这个高端论坛已经连续举办6届,每一届都是重磅嘉宾云集,聚焦金融新业态新路径,服务湾区金融发展,成为学校闪亮的“名片”。

学校以广东特色金融建设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州区域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广东区域金融研究中心、华南创新金融研究院、行为金融与区域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级高端智库为抓手,布局“论坛平台+研究平台”新型金融智库体系,搭建政校企智库沟通平台,汇聚一大批高端学者,产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此外,学校重点建设的清远校区,目标就是要成为清远经济社会发展的孵化区、广东省市共建高校的示范区,为产业转型、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主动服务广东金融强省和“双区”建设。

 

基层党建案例

财经与新媒体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汲取经典智慧思政“入脑入心”

财经与新媒体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习语·系扣”主题活动以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为切入点,结合支部党员来自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特点,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该主题活动在坚持整体统筹下设计了八大系列活动,每个活动都做到“前期有策划、过程有记录、后期有报道”,各项活动聚焦主题、形式多样、各有特点。活动特别贴近支部学生的专业特点,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中汲取智慧,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实现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别开生面,经典名句历久弥新,理论思想入脑入心,该主题活动在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不少青年学子表示,诗词歌赋与接地气的群众语言相交融,让我们感受领袖与核心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岁月,也让我们感受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民怀抱,哺育成长”的真谛。

 

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学史鉴往秉初心“悦”读明志担使命

2020年疫情期间,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以史为镜,引导学生党员从“四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红色堡垒作用,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引领。

该院党总支以“悦读而知书,品读而达礼”为主题开展“读书月”活动,分为经典书籍党员共读和爱国诗文朗诵两个大模块,依托广金公管学生党建园地推动“四史”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相互融合。“读书月”作为该院的学生工作品牌活动,具有内容“红”而形式“新”的特点,符合青年学生的“口味”。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在2018年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样板党支部”,“读书月”作为支部建设期间其中一个子活动开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项目,具有素质较高的学生党建工作群体与党建工作平台的双重保障。学生党员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党员,不仅要深学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红色文化经典著作,而且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要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用,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修养,真正做到学思践悟,以学促行。

[供稿:南方日报]  [编辑:郑州]

[阅读:人次]

[最后更新:2021-06-28 08:58]

校址:广州市天河区迎福路527号 | 邮编:510521 | 维护:广东金融学院教育技术与网络管理中心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127号      粤ICP备05008840号